【大島台灣800厝-007厝】-紙寮窩
寮 是一個工作之塲所,生計之所在…
紙寮 即造紙之塲所…
窩 人聚集居住之地
「紙寮窩」這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造紙的塲所與人所聚集居住之地,這算是少見的,因為寮是工作暫居之所,又何來人聚集居住呢? 好奇之餘,也驅使了我前往一訪。
紙寮窩,位在新竹芎竹,下了國道3號芎林交流道,拐了二個紅綠燈,想說很近,沒想到卻不得其路而入,繞了繞,才看到這條小巷,還好有一座三武宮的牌坊可以找。進入之後懷著疑惑的態度不斷驅車前進,彎彎曲曲的道路到也頗負趣味,不久即看到紙寮窩便在眼前,而禮仁已在那微笑迎接我們的到來。
(楊禮仁,紙寮窩工作坊的經營者。)
紙寮窩是客家劉姓宗族的聚落,當天,在在地人楊禮仁、劉邦平大家長的帶領下述說這過往的時空。這裡曾是造紙的天地,造的是祭祀使用的金銀紙。在劉大哥緩緩道來這紙錢是怎麼做出來的,才了解原來紙錢的紙是用「竹子」做的,真是孤陋寡聞啊。
劉大哥解釋了紙寮窩的歴史,這裡是先人劉傳老在乾隆年間過來開墾的,來到芎林一帶,發現這裡處處是桂竹,便再回到廣東繞平縣去學習如何製造這竹紙。過往要橫渡台灣海峽可是「六死、一生、三回頭」的凶險之事,這來來回回的,實在是佩服先人拓荒、篳路藍縷的精神。而這竹紙也就慚慚發展成劉家的產業,讓劉家在此開枝散葉。
(紙寮窩工作坊外觀,是復興造紙藝術的所在地,雖然牆面上貼著過往紙寮窩的歴史,但總沒有在地人親身述說來得令人心會神怡。)
劉大哥為我們解釋這竹紙的製法。遙想當年東漢蔡倫造紙,不知是否與紙寮窩的竹紙製造過程相差多少? 不管蔡倫了,就先聽聽這竹紙的製造過程。基本上,竹紙的原料當然就是竹子囉…而從砍竹開始到一張張竹紙的製造完成,竟要經歷4個月之久,說是在「釀造」竹紙也不為過啊。釀製竹紙的過程有「砍採竹子」、「浸漚竹料」、「獸力碾料」、「腳力散料」、「拌料抄紙」、「古法壓紙」、「手工揭紙」與「戶外晾乾」。而其中影響紙的厚度與完整度的,就屬「抄紙」的這個步驟了。劉大哥一一為我們解釋,也訴說著了過往的歷史,這真是一趟慢遊知性之旅。
(獸力碾料製程;以往是牛來拉動,現在則讓來訪之人親身體驗用石輪碾竹料的過程。劉大哥說要向外走才拉得動。)
整個製程中,最讓人感興趣的是石輪碾料這個過程,這個石輪的設計有不少玄機在內的哦~仔細看這個石輪的二邊,內圈的圓較小,而外圈的圓較大,就好像雞蛋一樣,這樣石輪易於做圓周運動,不會亂滾也易於施力。而石輪上牙齒的設計,也是有道理的哦,一起想一想吧~而現在石輪可是劉家的傳家之寶呢,來數數看現在還有幾塊石輪保留下來。
(腳力散料、拌料抄紙與古法壓紙在同一個寮內。看到這樣的器材,應該不難想像,用的是什麼方式原理來壓紙,意會一下,下次走一趟去親身確認一下。)
紙寮窩相當幽靜,有如世外桃源!!造訪之時,不聞外界紛擾。日治後期施行皇民化運動,禁一般民間信仰,使竹製造紙產業萎縮了,雖然後來因日本戰敗退出台灣,而使得紙錢需求大增,但卻取而代之的是工業機械生產,讓手製的竹紙產業退出了生產鏈,實在可惜。現在有賴村民如楊禮仁,劉邦平大哥期望將紙寮窩保有原始風貌,將造紙文化傳承下來,也連帶將客家饒平語言傳遞下去。並在這個過程中,教導客家「惜紙惜字」的傳統風俗。
(劉家宗祠,是傳統的客家建築的規格,戶外的天公爐,主廳的擺設、棟柱皆可觀看到。目前仍有第六房的子孫居住在此。)
在紙寮窩附近有一座文林閣,現文林閣主祀文昌帝君,其前身在清同治年間由舉人鄧兆熊所創設,在當時做為地方作育英才之所,後改為「文林社」,成為頭前溪以文會友的聚會地,可想當時文風之鼎盛。客家特有的「晴耕雨讀」風氣,可見一般。在文林閣不遠處,亦有一座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公園。鄧雨賢被尊稱為台灣歌謠之父,雖是龍潭人,卻遷居於此,原來文林閣創辦人鄧兆熊是鄧雨賢的祖父,想必這是他選擇重要原因吧。紙寮窩、文林閣、鄧雨賢紀念公園輕走一趟,在閙靜之中,享得一番情懷。
(文林閣。其廟前一對龍柱頗為精美,值得一看。造訪時,廟前上的跑馬燈內容很有趣…其中之一:【我喜歡你不是因為你有那麼好,而是因為你身上,我總能感覺到自已缺失的一部份,因為你我覺得自已變得更完美了。】這內容頗引人深思。照片出處:紙寮窩工作坊FB)
(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公園。說實話,這公園跟鄧雨賢相關的事物不多,不過耳邊不自覺響起「四、月、望、雨」的旋律,在這時空中迴盪。)
離開前,請劉大哥與禮仁,在竹紙上以毛筆寫上「大島台灣」四個字。二位看到毛筆,直呼已很久沒握筆了,尤其是劉大哥,說他60年沒拿毛筆寫字,被我們硬逼著上陣,但卻寫出超讚的字,果然生命的歷練仍是很難超越的智慧。
(劉邦平大哥與楊禮仁為大島台灣揮毫。)
金銀紙的使用随著節能減碳的政策而快速減少,它的意涵也會隨著消失,雖然贊同這樣的政策,但一項已在台灣流傳了4、5百年的習俗與文化,因此慢慢斷絕仍不免讓人感傷。但可透過紙寮窩傳承這樣的文化,讓竹紙藝術以不同的形式呈現,開啟它更多的文化價值,未嚐不是一件美事。紙與我們生活習習相關,即便現在已電子化,但生活中用的紙、接觸到的紙是有增無減,因為紙能呈現的溫度與質感不是電子產品所能取代的,走一趟紙寮窩,對紙的感情也就愈加珍惜了。
留言列表